时间: 2025-04-28 17:5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57:22
“得意忘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过于得意而忘记了应该说的话。基本含义是指人在极度高兴或自满时,往往会忘记应有的礼貌或分寸,导致言行失当。
“得意忘言”出自《庄子·外物》:“得意而忘言,是谓得鱼而忘筌。”原意是指在领悟了道理之后,忘记了用来表达的语言,比喻达到了目的而忘记了手段。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在得意时失去分寸。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得意忘言”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提醒人们在成功时仍需保持谦逊和自制。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变得傲慢无礼的人,提醒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谦逊和尊重他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次我因为完成了一个重要项目而得意忘言,结果在团队会议上说了一些不太合适的话,后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向团队成员道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得意忘言时,花落知多少。”
想象一个人在庆祝胜利时,笑容满面,但说话却有些失礼,这种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来表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欢快的音乐与不协调的言辞之间的对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tting too big for one's britches”,意思是因为成功或成就而变得过于自大。
“得意忘言”是一个提醒人们在成功时保持谦逊的成语。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个人修养和社交礼仪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谦逊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迷方者执文泥象,知音者~。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3.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