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6:00
封航:字面意思是指封闭航道,禁止船只通行。通常用于描述因特殊情况(如恶劣天气、安全事故、军事行动等)而采取的临时或长期禁止航行的措施。
封航一词源于汉语,由“封”和“航”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封航可能指的是封闭某个水域,禁止船只通行,以保护水域的安全或进行军事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航运管理中。
在历史上,封航常常与军事行动、自然灾害或政治相关联。例如,古代为了防止敌军入侵,可能会封锁重要的水道。在现代社会,封航则更多地与保障公共安全相关。
封航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安全、限制和不便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感到焦虑,尤其是对于依赖航运的行业和个人。
在个人经历中,封航可能意味着旅行计划的变更或延误,需要重新安排行程或寻找替代方案。
在诗歌中,封航可以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在这片被封航的心海, 思念的船只无法启航。”
封航可能让人联想到空旷的海面、静止的船只和警戒的哨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封航的意象。
在英语中,封航可以对应为 "closure of navigation" 或 "navigation ban"。不同文化中,封航的具体原因和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禁止航行——是普遍的。
封航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明确的使用场景,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反映了人类对安全和秩序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封航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1.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2.
【航】
船;方舟。
【引证】
《广韵》-航,船也。 、 《集韵》-航,方舟也。本作斻。 、 《淮南子·主术》-大者以为舟航柱梁。 、 《后汉书·张衡传》-譬临河而无航。 、 《文选·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航。
【组词】
航人
渡过。
【引证】
《徐霞客游记》-峡甚逼仄,故一木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