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2:46
“此恨绵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这种恨意或遗憾持续不断,绵延不绝。它通常用来形容深切的怨恨或无法释怀的遗憾,情感深沉且持久。
在文学作品中,“此恨绵绵”常用于描绘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或历史**中的深重遗憾。例如,在古典小说或诗词中,可以用来表达主人公对失去爱人的无尽思念和怨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的长期不满或遗憾。
“此恨绵绵”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在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表达深重的情感遗憾。
在文化中,“此恨绵绵”常与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或历史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无法挽回的过去的深切遗憾和怨恨。这种表达方式强调了情感的深度和持久性,是中华文化中情感表达的一种典型方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悲伤。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深切的怨恨,这种情感的持久性和深度让人感到无奈和心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无法释怀的遗憾,比如错过的机会或失去的亲人。在这些时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此恨绵绵”的含义,这种情感的持久性和深度让我感到无奈和心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此恨绵绵无绝期, 月光下的誓言已成灰。 爱如流水不复回, 只留下心中的痛与泪。”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孤独身影在月光下徘徊的画面,背景音乐可以是悲伤的小提琴曲,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能够增强“此恨绵绵”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ternal regret”或“endless sorrow”,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深重遗憾和持久情感。
“此恨绵绵”是一个富有情感深度的成语,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表达深切的遗憾和怨恨。通过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中华文化中情感表达的细腻和深刻,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曷其有极!
1.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引证】
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组词】
此等、 此生、 此地、 此个、 此家
2.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
3.
【绵】
(会意。从帛,从糸(mì)。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引证】
《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绛缇絓紬丝絮绵。 、 《资治通鉴》-身衣布衣,木緜皁帐。 、 白居易《新制布裘》-吴绵软如云。
【组词】
绵子、 绵衣、 绵帛、 绵矩
4.
【绵】
(会意。从帛,从糸(mì)。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引证】
《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绛缇絓紬丝絮绵。 、 《资治通鉴》-身衣布衣,木緜皁帐。 、 白居易《新制布裘》-吴绵软如云。
【组词】
绵子、 绵衣、 绵帛、 绵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