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7:42
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它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在经济学领域,剩余价值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剥削关系的关键概念。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讨论社会经济问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剩余价值这一概念源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分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机制,以及它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息等形式。
剩余价值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剥削关系。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这一概念常被用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平性。
剩余价值这一概念往往带有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不平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工人阶级的苦难和资本家的贪婪。
在日常生活中,剩余价值这一概念可能不太直接应用,但在讨论社会经济问题、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等方面,它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分析视角。
在诗歌中,剩余价值可以被用来象征社会的不公和剥削:
在机器的轰鸣中,
剩余价值悄然流淌,
工人的汗水,
资本家的盛宴。
剩余价值可能让人联想到工厂的烟囱、机器的轰鸣声,以及工人在生产线上的辛勤劳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描绘工业革命时期的画作,或是现代工厂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剩余价值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直接对应,但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相似。
剩余价值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剥削关系的关键概念。它不仅在经济学领域有重要应用,也在社会批判和文化分析中发挥作用。对于学*者来说,掌握这一概念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并在讨论相关问题时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1.
【剩】
(形声。从刀,乘声。本义:剩余;余下)。
同本义。
【引证】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清·洪亮吉《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
【组词】
剩员、 剩语、 剩货
2.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3.
【价】
用于句尾,相当于“的”、“似的”。
【引证】
《水浒全传》-只听得一声震天价响,那尊金刚从台基上倒撞下来。
4.
【值】
(形声。从人,直声。字本作“直”。本义:措置,放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值,措也。 、 《说书丛录》-值,本作直。…值与置同,故《说文》训值为措,训措为置,互相转注,其音义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