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3:42
僵毙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僵”和“毙”。字面意思是指人或动物因为某种原因(通常是疾病、寒冷、饥饿等)而变得僵硬并最终死亡。基本含义是指生命体因为失去活力而死亡的状态。
“僵”字古汉语中指僵硬,而“毙”字指死亡。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描述死亡后身体僵硬的状态。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不如其他更常见的词汇。
在**文化中,死亡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使用“僵毙”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生命脆弱性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无常和悲剧。它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贫困和人类苦难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遇到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文学作品,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僵毙”来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
寒风中,枯叶僵毙, 无声地诉说着冬的哀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冬日街头无家可归者僵毙的场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寒风呼啸的声音,增强悲凉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frozen to death”(英语)或“mort gelée”(法语)也能传达类似的含义。
“僵毙”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色彩,了解其用法和背后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更丰富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僵】
(形声。从人,畺(jiāng)声。本义:仰面向后倒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僵,偾也。 、 《吕氏春秋·贵卒》。注:“偃也。”-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 《史记·苏秦传》。注:“仆也。”-佯僵而弃酒。 、 《汉书·梁平王襄传》-即诈僵仆阳病。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僵仆烦愦。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偃仰僵仆。
【组词】
僵死、 僵伏、 僵毙
2.
【毙】
(形声。从死,敝声。在先秦古书中的獘,在流传中往往被改成斃。本义:仆倒;倒下去)。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 、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斃。 、 《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右,斃于车中。
【组词】
毙死、 毙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