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04
“僵立”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人或动物因为某种原因而变得僵硬,无法移动或反应。基本含义是指因为恐惧、震惊、惊讶或其他强烈情绪而导致身体僵硬,无法动弹。
“僵立”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僵”和“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僵”已有僵硬、不动的意思,“立”则表示站立。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文化中,“僵立”常与传统的鬼怪故事和恐怖传说联系在一起,用来形容人在面对超自然现象时的反应。这种用法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僵立”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恐惧。联想上,我会想到一个人在面对极端危险或不可理解的事物时的无助和恐惧。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夜晚散步时突然听到奇怪的声音,我瞬间僵立在原地,心跳加速,直到确认那只是一只猫才放松下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僵立”:
夜幕低垂,星光稀疏,
我僵立在旧桥头,
回忆如潮水涌来,
冻结了我的脚步。
视觉上,“僵立”让我联想到一个人站在黑暗中,身体僵硬,面无表情。听觉上,可能是寂静的夜晚,突然传来的奇怪声音,让人瞬间僵立。
在英语中,“frozen”或“paralyzed”可以表达类似的含义,但“frozen”更侧重于冻结的状态,“paralyzed”则强调因恐惧或震惊而无法动弹。
“僵立”这个词在描述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时非常有用,能够准确传达出人在极端情绪下的反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场景。
1.
【僵】
(形声。从人,畺(jiāng)声。本义:仰面向后倒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僵,偾也。 、 《吕氏春秋·贵卒》。注:“偃也。”-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 《史记·苏秦传》。注:“仆也。”-佯僵而弃酒。 、 《汉书·梁平王襄传》-即诈僵仆阳病。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僵仆烦愦。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偃仰僵仆。
【组词】
僵死、 僵伏、 僵毙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