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7:07
“取夏衣”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取出夏季的衣物”。它通常指的是在季节转换时,从存储处取出适合夏季穿着的衣物,如短袖、短裤、凉鞋等,以便在炎热的天气中穿着。
在不同的语境下,“取夏衣”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用词的习惯和地域差异,而反义词则指的是与夏季衣物相对的冬季衣物。
“取夏衣”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取”和“夏衣”两个词组成。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词汇保持了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取夏衣”可能与季节性的习俗和传统有关。例如,在一些地区,人们可能会有特定的日子或仪式来标志着季节的转换,从而进行衣物的更换。
这个词汇可能带给人们一种轻松和期待的感觉,因为它标志着炎热夏季的到来,人们可以摆脱厚重的外套,享受轻便的夏季服装。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春季末尾,我都会整理衣柜,取出夏衣,这个过程让我感到一种季节更替的喜悦和新鲜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取夏衣,轻纱飘飘,夏日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充满阳光的房间,衣柜门打开,里面挂满了色彩鲜艳的夏衣。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快的音乐,象征着夏日的活力。
在不同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说“get summer clothes”或“switch to summer wardrobe”。
通过对“取夏衣”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仅是描述一个简单的动作,它还承载着季节转换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传达信息。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3.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