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9:2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9:28:48
恐后争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害怕落后而争着向前。基本含义是指在竞争或比赛中,因为担心落后而急于抢先,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恐后争先 常用来形容人们在追求目标时的积极态度和竞争精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竞争场景,如工作、学*等。在专业领域,如体育、商业等,这个词汇强调的是竞争中的紧迫感和进取心。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争先恐后”更强调行动的急迫性,而“竞相”则侧重于多人之间的竞争。
恐后争先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献和典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恐后争先** 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压力和追求卓越的社会心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它让我联想到不断努力、追求进步的精神。在表达中,它鼓励人们面对挑战时不退缩,勇于争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在学术竞赛中恐后争先的情况。当时,我和同学们都积极准备,希望能在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万物恐后争先,
花儿竞放,绿叶争妍。
人心亦如此,不畏艰难,
勇往直前,梦想终将实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员在起跑线上的紧张表情和准备动作,音乐可以选择激昂的进行曲,增强竞争和进取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ager to be first" 或 "racing to be ahead",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竞争和进取的含义。
恐后争先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竞争和进取的精神。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纸鸢们也欢喜太阳:一个个~,争先恐后,不断努力,飞扬,向上。
1.
【恐】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恐,惧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 《荀子·天伦》-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 《聊斋志异·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其破璧,乃辞谢。
2.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3.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
4.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