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5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58:06
玩偶之家: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家庭或家庭的模型,其中成员被视为无生命的玩偶,缺乏真实的情感和自主性。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用来象征或批判传统家庭结构和社会规范。
在文学中,“玩偶之家”通常指的是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其中女主角诺拉·海尔默在发现自己在婚姻中被当作一个无自主权的玩偶后,最终选择离开家庭,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家庭或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或操纵,使得对方失去了自主性和真实性。
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玩偶之家”可能被用来分析家庭结构和社会角色如何限制个体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同义词:傀儡家庭、操纵关系、虚假表象 反义词:真实关系、平等伙伴、自由结合
“玩偶之家”这个词汇源自易卜生的戏剧标题,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类似情境。随着女性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也逐渐丰富,涵盖了对传统家庭结构和社会角色的批判。
在19世纪末的欧洲,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因为它挑战了当时普遍接受的家庭和社会规范。这个戏剧不仅推动了女性主义**,也促使社会对家庭关系和个体自由进行深入反思。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对束缚、不平等和追求自由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感到压抑和渴望改变,同时也激发对真实自我和独立生活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反思和讨论自己在家庭或关系中的角色和感受,以及如何追求更多的自主权和真实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玩偶之家”比喻为被社会规范束缚的个体,表达对自由和真实的渴望:
在玩偶之家中,我学会了微笑, 但心中的火焰,渴望飞翔。 挣脱金丝的束缚, 向着自由的天空,展翅高飞。
视觉上,“玩偶之家”可能让人联想到精致的玩偶屋,里面摆放着完美但无生命的玩偶。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轻柔但单调的背景音乐,象征着表面的和谐与内在的空虚。
在不同文化中,“玩偶之家”这个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理解。例如,在亚洲文化中,家庭和谐和集体主义可能被视为重要,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独立可能更受重视。
“玩偶之家”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文学象征,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和文化批判工具。它提醒我们反思家庭和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个体的自主性和真实性,以及我们如何在追求自由和真实的同时,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1.
【玩】
(形声。从玉,元声。本义:以手玩弄)。
玩耍;玩弄。
【引证】
《说文》-玩,弄也。 、 《国语·吴语》-将还玩吾国于股掌之上。 、 《左传·昭公二十年》-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 《白氏长庆集·读谢灵运诗》-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 《颜氏家训·杂艺》-玩古知今,特可宝爱。 、 《淮南子·精神》-玩天地于掌握之中。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摩玩不已。
【组词】
玩服、 玩爱、 玩饰
2.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