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2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25:00
词汇“[兀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组合,“兀”字有孤立、高耸之意,而“日”字通常指太阳或时间的一天。将两者结合,“兀日”可能被理解为一个孤立或特殊的日子,或者是一个高悬的太阳,象征着独特或重要的时间点。
由于“兀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兀”和“日”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文学或艺术创作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兀日”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在某个节日或纪念日中。
由于“兀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艺术表达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兀日,阳光如金,照亮了沉默的心。”
由于“兀日”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太适用。
“兀日”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语境中,它可以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用来表达特殊或重要的时刻。在学*语言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兀】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兀,高而上平也。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兀岸、 兀嵝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