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3:20
词汇“披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披文”字面意思是指披阅文章或文献。其中,“披”有翻阅、浏览的意思,“文”指文章或文献。因此,“披文”可以理解为仔细阅读或研究文章、文献的行为。
在文学语境中,“披文”可能出现在描述学者、研究者或文人阅读文献的场景中,强调其专注和深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学术研究、图书馆学等,可能会使用到。
“披文”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更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学术或文化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含义。
在重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承的文化背景下,“披文”这个词汇可能被赋予更多的正面意义,象征着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披文”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以专注、沉静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学者在书海中孜孜不倦的探索形象。
在个人的学术生涯中,可能会遇到需要“披文”的情况,比如在撰写论文时深入研究相关文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我披文古卷,与先贤对话,心灵得以洗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灯下专注阅读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安静、沉思的音乐来增强“披文”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study literature”或“read extensively”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披文”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学术和文化领域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价值。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在学术研究中的专注和深入。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特定领域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度。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