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38
词汇“玺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用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玺册”进行分析:
“玺册”由两个字组成:“玺”和“册”。
结合起来,“玺册”可以理解为用玺印封存的官方文书或记录,通常指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在古代,“玺册”常用于指代的诏书、敕令等重要文书,这些文书上会加盖的玺印,以示权威和正式。在文学作品中,“玺册”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庄重、正式的氛围。
“玺”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指玉制的印章,后泛指各种材质的印章。“册”字则源于古代的竹简或木简,后来泛指书籍或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玺册”逐渐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用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古代,玺册是权力和法律的象征,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它不仅是一种文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权力的威严。
提到“玺册”,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庄严肃穆,以及历史的沧桑变迁。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敬畏、尊重,也可能是一种对历史的缅怀。
由于“玺册”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如果参与历史剧的创作或古代文化的研究,可能会在相关文献或剧本中遇到并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玺册”来描绘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如: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古装的官员,手持玺册,面容严肃,周围是庄重的宫廷建筑。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琴的悠扬,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皇室诏书”或“国王的命令”,但“玺册”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独一无二的。
“玺册”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法律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的深度。
1.
【玺】
(形声。从玉,尔声。本义:印章。古时尊卑通用。自秦以后,多指帝王印玺)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璽,王者印也。所以主土。从土,爾声。籀文从玉。 、 《周礼·掌节》-货贿用玺节。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玺书追而与之。 、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九年四月,缪毐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作乱。 、 《隋书·礼仪》-皇太子妃玺,以黄金,方一寸,龟钮。 、 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组词】
玺册、 玺封
2.
【册】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