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4:32
灼烧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高温而受到破坏或损伤,通常伴随着疼痛感。基本含义是指因热力、化学物质或其他刺激性物质导致的皮肤或组织的损伤。
“灼烧”一词源于古汉语,其中“灼”字意为烧、烤,而“烧”字意为燃烧。随着时间的推移,“灼烧”逐渐被用来描述因高温或化学物质导致的损伤。
在某些文化中,“灼烧”可能与**仪式或传统疗法相关,如某些部落使用火疗来治疗疾病。
“灼烧”一词常带有一种痛苦和不适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可能与火灾、事故等危险场景相关。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不小心触碰到热锅导致手部灼烧,这种经历让人对“灼烧”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灼烧”用于形容内心的激情或痛苦:
心中的火焰灼烧着灵魂, 无尽的渴望在夜空中燃烧。
视觉上,“灼烧”可能让人联想到火焰、烧伤的皮肤等图像;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火焰的噼啪声或受伤者的呻吟。
在英语中,“灼烧”可以对应为“burn”,在不同文化中,对烧伤的处理和认知也有所不同。
“灼烧”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指物理上的损伤,还可以用来形容情感上的痛苦。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对于语言表达和理解都有重要意义。
1.
【灼】
(形声。从火,勺声。本义:烧,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灼,炙也。 、 《诗·节南山》笺-皆忧心如火灼烂之矣。 、 《史记·龟策传》-征丝灼之。 、 《淮南子·泛论》-不可灼也。 、 《楚辞》-唐虞点灼而毁议。 、 《书·洛诰》-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
【组词】
灼艾、 灼臂落发、 灼火
2.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