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6:24
词汇“披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披豁”可能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披豁”可能指的是一种展开或散开的状态,或者形容人心态开阔、豁达。
由于“披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描述某种状态。在口语或方言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某种场景。
由于“披豁”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由于“披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考证。它可能是某个地区方言中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频率降低。
在某些地区文化或方言中,“披豁”可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使用场景,但由于资料有限,难以具体分析。
“披豁”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开阔、自由的情感联想,形容人或事物时,可能带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情感色彩。
由于“披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尝试使用“披豁”来描述一种开阔的心境或场景,例如:
结合图片或音乐,可以想象一片开阔的草原或森林,风吹过时,树木披豁的景象,以及与之相配的轻柔音乐。
由于“披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难以比较。
“披豁”作为一个生僻词汇,其使用和理解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创造性思维。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谨慎使用,以免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豁】
(形声。从谷,害声。本义:前后相通的山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豁,通谷也。 、 左思《蜀都赋》-豁险吞若巨防。 、 《史记·司马相如传》。郭注:“涧谷之形容也。”司马彪注:“空虚也。”-谽豁。
【组词】
长豁
开阔;开通。
【引证】
何晏《景福殿赋》注:“门通。”-开南端之豁达。 、 陶潜《桃花源记》-豁然开朗。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其壑北向颇豁。
【组词】
豁落、 豁尔、 豁眼、 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