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6:34
披针形:这是一个描述植物叶子形状的术语,指的是叶子的形状像披针一样,即基部较宽,逐渐向顶端变窄,形成一个尖锐的顶点。这种形状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
披针形这个词汇源自植物学的专业术语,随着植物学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它的字面意思是“像披针一样的形状”,形象地描述了叶子的形态。
在不同的文化中,植物的形态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披针形的叶子可能被视为坚韧、适应力强的象征,因为它能够在干旱环境中生存。
披针形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沙漠、干旱和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在园艺爱好者的日常交流中,披针形这个词汇经常被用来描述和选择适合干旱环境的植物品种。
诗歌: 披针形的叶子在风中轻舞, 沙漠的守护者,坚韧的象征。 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露水, 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披针形叶子的植物,如松树、竹子等,这些植物的叶子形状清晰可见,给人以坚韧、挺拔的视觉感受。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坚韧的音乐,如风笛或竖琴,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不同的语言中,描述植物叶子形状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形状可能被称为“needle-shaped”或“lanceolate”。
披针形这个词汇在植物学中具有重要的描述功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交流植物的形态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见,但它丰富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表达方式。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词汇在语言中的独特作用。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针】 (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同本义。
3.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