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4:05
灼火: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燃烧的火焰”或“炽热的火”。它通常用来形容火势猛烈、炽热或具有强烈的破坏力。
“灼火”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灼”字意为烧、烫,而“火”字自然指火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炽热或猛烈的场景。
在**文化中,火往往象征着热情、力量和变革。因此,“灼火”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被用来象征强烈的情感或重大的变革。
“灼火”这个词给我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联想,如烈火燃烧的景象、炽热的高温、以及随之而来的破坏和重生。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目睹了一场森林火灾,那熊熊的灼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自然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
诗歌: 灼火燃烧在夜的边缘, 星辰在火光中颤抖, 烈焰吞噬了黑暗, 带来了新的黎明。
视觉:想象一片森林在灼火中燃烧,火光映红了天空。 听觉:听到火焰噼啪作响的声音,以及远处消防车的警笛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lazing fire”或“raging inferno”,它们都用来形容猛烈的火势。
“灼火”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火的物理特性,还蕴含了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1.
【灼】
(形声。从火,勺声。本义:烧,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灼,炙也。 、 《诗·节南山》笺-皆忧心如火灼烂之矣。 、 《史记·龟策传》-征丝灼之。 、 《淮南子·泛论》-不可灼也。 、 《楚辞》-唐虞点灼而毁议。 、 《书·洛诰》-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
【组词】
灼艾、 灼臂落发、 灼火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