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4:45
词汇“取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言或专业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取资”字面意思是指获取资金或资源。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获取任何形式的支持或帮助。
“取资”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取”意味着获取,“资”指资金或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主要在特定领域或文言文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筹集资金或资源通常与商业活动、慈善事业或公共项目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商业和金融活动相关。
“取资”可能给人一种积极筹划和努力实现目标的印象。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创业、项目启动或慈善活动等积极的社会行为。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参与一个社区项目时,需要与其他成员一起取资,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取资”:
晨曦初露,我们取资于大地,
种子与希望,一同播撒。
岁月流转,收获的季节,
我们共同见证,生命的奇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讨论如何筹集资金或资源,背景音乐可以是轻快的旋律,象征着积极和希望。
在英语中,“取资”可以对应为“raise funds”或“acquire resources”。在不同文化中,筹集资金的方式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通过对“取资”的学和分析,我认识到这个词汇在特定领域和语境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涉及资金的筹集,还涉及到资源的整合和团队的合作。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个词汇的使用,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资】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资,货也。 、 《广雅》-资,川也。 、 《易·旅》-怀其资 、 《诗·大雅·板》-丧乱蔑资。 、 《战国策·秦策一》-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 《战国策·燕策》-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 、 《广东军务记》-富者捐资。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 、 清·周容《芋老人传》-厚资而遣之。
【组词】
投资、 内资;外资;集资;薪资、 茶资、 资业、 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