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9:23
“地崩山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地面崩裂,山岳崩塌。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极其剧烈的地质变动或灾难性的**,通常用来比喻巨大的变化或灾难。
在文学作品中,“地崩山摧”常用来形容战争、自然灾害或社会剧变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影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夸张地描述任何剧烈的变化或冲击。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地震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具体的地质**。
同义词:天崩地裂、山崩地裂、天翻地覆 反义词:风平浪静、安然无恙、稳如泰山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描述的具体场景和情感色彩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稳定和平静的状态。
“地崩山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自然灾害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用于描述自然灾害,还可以用来比喻社会或个人生活中的巨大变化。
在文化中,自然灾害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地崩山摧”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动荡或个人的巨大变故。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社会稳定的渴望。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破坏性和不可控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灾难、混乱和无助。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对巨大变化的深刻感受和无奈。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历过重大的生活变化,如亲人的离世、工作的重大变动等,可能会使用“地崩山摧”来形容那种剧烈的情感冲击和生活状态的改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地崩山摧间,唯有爱与希望,屹立不倒。”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地震或山体滑坡的场景,那种巨大的声音和破坏性的画面,都能很好地体现“地崩山摧”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rth-shattering”或“cataclysmic”,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巨大变化和破坏的意味。
“地崩山摧”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仅描述了自然灾害,更广泛地用于形容任何形式的巨大变化或灾难。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这一振动不亚于~。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崩】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
【组词】
山崩地裂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4.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