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1:36
危亭:字面意思是指建在高处的亭子,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位置险峻、视野开阔的亭子。在文学中,它常常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高远、孤独或超脱世俗的意境。
“危亭”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危”字有高、险的意思,而“亭”则是指一种小型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危亭”常常与文人墨客的孤独、高洁情怀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
提到“危亭”,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孤独而高洁的意境,仿佛能看到一位文人独自站在高亭之上,远眺着苍茫的天地,心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遇到“危亭”,但每当我读到相关的诗词,总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深远。
诗歌: 危亭独立晚风前, 远山如黛水如烟。 心中自有千秋月, 不羡人间富贵年。
视觉:想象一座建在山巅的亭子,四周是连绵的群山和苍茫的天空,亭子在风中显得格外孤独。 听觉:风声、鸟鸣,以及远处传来的隐约的流水声,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建筑可能被称为“观景台”或“瞭望台”,但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想可能与“危亭”有所不同。
“危亭”这个词在汉语中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建筑名称,更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学意象。它让我联想到高远、孤独和超脱世俗的情怀,对于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