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6:10
审改 这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审”和“改”。其中,“审”意味着仔细检查、评估或判断,而“改”则意味着修改、变更或改进。结合起来,“审改”指的是对某物进行仔细的检查和修改,以提高其质量或准确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审改”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审改”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义一直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专业领域的细化,审改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文化中,审改常常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对质量和准确性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审改也反映了不断自我完善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提到“审改”,我联想到的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鼓励人们不断改进和提升。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对文档和报告进行审改,这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和表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审改”:
字句间,审改不停,
诗行里,追求完美。
每一笔,都是心血,
每一字,都是灵魂。
想象一位编辑坐在桌前,灯光下,手中拿着红笔,对一页页文稿进行仔细的审改。这种场景给人一种专注和细致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审改”可以对应为“review and revise”,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了审查和修改的过程。
通过对“审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审改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态度,它鼓励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