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1:43
抹不下脸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因为面子问题而无法采取某种行动或表达某种情感。基本含义是指因为自尊心、面子或羞耻感而难以做出某些事情,通常涉及到放弃面子或承认错误。
“抹不下脸”这个词汇源自**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面子问题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面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因此,“抹不下脸”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反映了面子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这个词汇常常让人联想到尴尬、固执和无奈的情感。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引发对面子文化的反思,思考面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因为面子问题而难以做出决策的情况。例如,在工作中,有时因为面子问题而难以接受同事的建议或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他抹不下脸,心中的秘密如影随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人群中,面露难色,无法做出决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缓慢、沉重的音乐来表达这种尴尬和无奈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t save face”或“can't swallow one's prid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涉及到面子和自尊的问题。
“抹不下脸”这个词汇深刻反映了面子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它在描述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中的面子观念,并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敏感和理解。
当着郭振山的面,谁都抹不下脸。
你不要觉得~。
1.
【抹】
轻按。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蒙住。
【引证】
《聊斋志异》-各以红绡抹头。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