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4:05
“三次”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某个动作、**或状态发生了三次。它是一个数量词,用来表示重复的次数。
在不同的语境下,“三次”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语境和语气的不同,而反义词则表示更少的次数。
“三次”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基本的数量词,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形式和意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三”这个数字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比如“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因此“三次”也常常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三次”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重复和坚持,联想到了不断尝试和努力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三次尝试学*弹吉他,最终在第三次时坚持了下来,学会了基本的弹奏技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次”:
三次春风拂过,
三次花开满园,
三次我心依旧,
只为等你归来。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三次重复的动作,比如三次跳跃的瞬间;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三次重复的旋律,比如一首歌中的副歌部分。
在英语中,“三次”可以翻译为“three times”,其使用方式和中文中的“三次”相似,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三”这个数字的特殊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三次”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表示具体的数量,还可能带有文化和情感的内涵。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