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5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58:31
憎怨: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憎”表示强烈的厌恶或恨意,“怨”表示因不满或受到伤害而产生的怨恨情绪。结合起来,“憎怨”指的是深切的厌恶和怨恨,通常是由于某种不公正或伤害引起的强烈负面情绪。
“憎”和“怨”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它们的现代用法基本保持了古代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的组合“憎怨”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其原始的负面情感色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和“忍让”,因此“憎怨”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往往被视为不和谐的象征。在社会交往中,过度的憎怨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社会的不稳定。
“憎怨”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深沉的痛苦和无法释怀的伤害。它可能引发对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反思,以及对如何处理和表达负面情绪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背叛,可能会体验到“憎怨”的情绪。如何处理这种情绪,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憎怨如潮涌心头,夜夜梦回旧时仇。”
在英语中,“憎怨”可以对应为“resentment”或“hatred”,但这些词在情感强度和具体含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憎怨”是一个表达强烈负面情绪的词汇,它在文学和社会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并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冲突时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1.
【憎】
(形声。从心,曾声。本义:憎恨厌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憎,恶也。 、 《礼记·曲礼》-憎而知其善。 、 《国语·晋语》-盗憎主人。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甚憎齐。
【组词】
憎人、 憎妒、 憎命、 憎毒、 憎恨、 憎毁、 憎爱、 憎怜、 憎丑、 憎愤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