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6:25
北洋海军:这个词汇指的是清朝时期的一支海军力量,主要活动在**北方的海域,特别是渤海和黄海地区。北洋海军成立于19世纪末,是清朝政府为了应对外来威胁和加强海防而建立的现代化海军。
在历史学术语境中,“北洋海军”通常指的是清朝末期的海军力量,特别是在甲午战争(14-15年)中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绘那个时代的军事和政治背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话题时。
同义词:清海军、清朝海军 反义词:南洋海军(清朝另一支海军力量,主要活动在南方海域)
“北洋海军”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军事职能。在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朝政府开始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现代化的海军力量,其中北洋海军是最为著名的一支。
北洋海军的建立和失败,反映了清朝末期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无力感和现代化进程的艰难。北洋海军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海军建设和国家安全观念。
提到“北洋海军”,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清朝末期的衰败和民族的屈辱。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
在历史学*和研究中,了解北洋海军的历史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军事和政治背景,也让我们反思现代化的道路和挑战。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北洋海军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元素,通过描绘其官兵的生活和战斗,展现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光辉。
通过观看关于甲午战争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北洋海军的战斗场景和那个时代的氛围。
在其他国家,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北洋海军”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海军历史,来理解各自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和经验。
北洋海军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代表了清朝末期的海军力量,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国家命运和民族心态。了解和研究这个词汇,对于理解**近代史和海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3.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4.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