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3:26
北极熊(Polar Bear)是一种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大型食肉动物,属于熊科。它们以其白色的毛皮和适应极端寒冷环境的能力而闻名。北极熊主要以海豹为食,依赖海冰作为捕猎平台。
“北极熊”一词在中文中直接反映了其地理分布和生活环境。在英语中,“Polar Bear”同样强调了其极地特性。这个词源自古英语和北欧语言,反映了早期探险家和渔民对这种生物的观察和命名。
北极熊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因纽特人文化中,北极熊被视为力量和耐力的象征。在现代社会,北极熊常被用作环保和气候变化议题的标志。
北极熊给人以纯洁、孤独和强大的感觉。它们在冰雪中的形象常引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态平衡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北极熊可能与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纪录片观看经历相关,引发对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
在诗歌中,北极熊可以被描绘为“冰雪中的白色幽灵,无声地守护着北极的秘密”。
观看北极熊在冰原上行走的视频,可以联想到寒冷的风声和冰雪的质感,增强对其生存环境的感知。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Polar Bear”和中文的“北极熊”,都强调了其极地特性,反映了人类对这种生物的共同认知。
北极熊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3.
【熊】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引证】
《说文》-熊兽似豕,山居各蛰。 、 《尔雅》-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 、 《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黄能入于寝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