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3:15
词汇“没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没羽”字面意思是指没有羽毛。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某种没有羽毛的鸟类,或者是指某种物体或生物缺乏羽毛的状态。
由于“没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某种特殊鸟类或神话生物的文本中。
“没羽”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没”表示缺乏或没有,“羽”表示羽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描述的对象不常见或不存在而逐渐淡出常用词汇的行列。
在古代文化中,人们可能对各种奇异的生物充满好奇,因此“没羽”这样的词汇可能出现在神话或传说中。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奇幻文学或游戏中。
“没羽”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神秘和奇异的感觉,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寻常的生物状态。这种词汇可能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由于“没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要在创作中使用,它可能适合用于描述某种奇幻或科幻场景中的特殊生物。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没羽”来创造一种神秘的氛围:
在幽暗的森林深处,
栖息着一只没羽的鸟,
它的歌声穿透了夜幕,
唤醒了沉睡的星辰。
由于“没羽”描述的是一种缺乏羽毛的生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某种裸露的、光滑的生物形象。在视觉上,它可能与某些科幻电影中的外星生物形象相似。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存在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例如在英语中可能有“featherless”或“bare-feathered”等表达。
“没羽”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中对于特殊和奇异事物的描述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líng)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羽,鸟长毛也。象形。 、 《孔子家语·执辔》-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 、 《周礼·舞师》-教羽舞。 、 《左传·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 《考工记·钟氏》-染羽。 、 《墨子·旗帜》-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
【组词】
羽葆鼓吹、 羽葆翠盖、 羽葆花旌、 羽仪廊庙、 羽旆、 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