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4:55
发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发出愿望或誓愿。它通常指的是在**、精神或道德层面上,个人对自己或他人做出的庄严承诺或决心,以实现某个目标或遵循某种原则。
发愿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发”意味着发出或表达,“愿”则是愿望或誓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和道德语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和道教中。
在东方文化中,发愿常常与实践和个人修养联系在一起。例如,徒可能会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中发愿,以表达对修行的承诺。在社会层面,发愿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正义或环境保护的承诺。
发愿 这个词给人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决心、承诺和责任感。在个人层面,发愿可能会激发内在的动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发愿要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的决心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发愿的行为不仅激励了他们自己,也影响了周围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发愿”: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发愿,
以心灵的纯净,追求真理的彼岸。
每一行诗句,都是誓言的见证,
在文字的海洋,我永不言弃。
发愿 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庄严的仪式,如的诵经声或教堂的钟声。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僧侣或修道士在静谧的环境中发愿的场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ow”或“pledge”,它们在**和道德语境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例如,婚礼中的誓言(wedding vow)就是一种庄严的发愿。
发愿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它不仅是一个表达愿望的词汇,更是一种表达决心和承诺的方式。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发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类似概念。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