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1:40
“始终如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自始至终都保持一致,没有变化。它强调的是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形容人的行为、态度或事物的状态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始终如一”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忠诚、坚持或某种品质的不变。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持续信任或支持。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致的政策或行为模式。
同义词中,“一成不变”强调的是固定不变,而“一如既往”则更多指保持原有的状态或态度。反义词则强调变化和不稳定性。
“始终如一”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如《左传》等,其使用历史悠久,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
在**文化中,“始终如一”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在社会交往中,这种一致性和稳定性被视为一种美德。
这个词汇给人以稳定、可靠的情感联想,让人感到安心和信任。在表达中,它常用来强调某种不变的承诺或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对学生的关心和教学的热情始终如一,这让我深受感动,也学会了在工作中保持一致性和热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流转,情深似海,你的爱,始终如一,如星辰不灭。”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条直线,象征着不变和连续。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稳定的心跳声,代表着生命的恒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nsistent”或“always the sam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始终如一”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概念,也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保持一贯的态度和行为。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明白了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不变的价值。
吾观关胜义气凛然,~,军师不必多疑。
战国末期,哲学家荀况在楚国做兰陵令时,与楚国将领临武召在赵孝成王面前议论用兵的要领,将领要做到“五权”与“三至”,采取军事行动前要考虑慎之又慎,这种周密的态度一定要始终如一才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1.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
2.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