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7:27
清教(Puritanism)是指1*世纪至17世纪在英国兴起的一场改革,其追随者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主张净化英国国教,去除其中的天主教残余,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关系,反对教会的繁文缛节和神职人员的特权。
在文学中,清教常常被用来描述一种道德严谨、生活简朴的生活方式。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指代一种过于严格或保守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学,清教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其理念、社会影响和历史发展。
同义词:虔诚(piety)、严谨(rigor) 反义词:放纵(licentiousness)、世俗(secular)
清教一词源自拉丁语“purus”,意为“纯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教的概念逐渐从**领域扩展到社会和道德领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
清教徒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道德观念、工作伦理和教育方面。清教徒强调个人责任、勤奋工作和道德纯洁,这些观念在美国社会中被广泛接受。
清教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严肃和自律。它让我联想到一种严格的生活方式和对道德的高度重视。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我在表达中对道德和自律话题的处理。
在我的生活中,清教的概念常常被用来提醒自己保持自律和道德纯洁。例如,在面对诱惑时,我会提醒自己保持清教徒般的坚定和自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教:
在清教的灯塔下,
我们坚守着纯净的誓言,
远离世俗的喧嚣,
追寻内心的宁静。
清教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教堂、严肃的布道和简朴的服饰。视觉上,可能是黑白照片中的清教徒家庭,听觉上,可能是教堂钟声和庄严的赞美诗。
在不同文化中,清教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可能体现在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
清教作为一个历史和*概念,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对象。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历史上的*改革,也让我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持道德和自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清教的概念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表达素材。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