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1:13
浮沉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浮”和“沉”。字面意思分别指物体在水面上漂浮和下沉。基本含义是指物体在水中的上下移动,引申为人生或事物经历的起伏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地位、命运或情感上的波动。
“浮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物体在水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描述人生和社会现象的起伏变化。
在**文化中,“浮沉”常与人生哲理和命运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对人生起伏的深刻认识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浮沉”一词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哲思,让人联想到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命运的无常。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用“浮沉”来形容自己在职业或情感上的波动,如“我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几次浮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潮,人生浮沉,几度春秋,几度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ps and downs”,用来描述生活中的起伏变化。
“浮沉”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无常。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