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0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05:25
“敝褐”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敝”和“褐”两个字组成。其中,“敝”通常表示破旧、破烂的意思,而“褐”则指一种颜色,即深褐色或粗布。因此,“敝褐”字面意思是指破旧的粗布衣服,通常用来形容贫穷或简朴的生活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敝褐”常用来描绘贫困或朴素的人物形象,如古代的隐士、贫民或节俭的士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讨论中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敝褐”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或人物形象。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衣服的状态时有所不同,但都与“敝褐”在某种程度上相关。
“敝褐”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敝褐”常与节俭、朴素的美德联系在一起,有时也用来形容那些不追求物质享受,更注重精神追求的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敝褐”这个词汇给人以朴素、节俭的正面联想,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贫困和艰辛生活的同情和理解。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参与相关历史文化讨论时,可能会遇到并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身披敝褐,心怀星辰,步履虽艰,志在天涯。”
视觉上,“敝褐”可能让人联想到深褐色的粗布,以及与之相关的朴素生活场景。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声音联想,但可以想象与之相关的宁静或简朴的生活环境。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破旧的衣服”或“简朴的生活”在多种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
“敝褐”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深化文化理解。
1.
【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敝,一曰败衣。 、 《礼记·缁衣》。郑训败衣。-苟有衣必见其敝。 、 《孙子·谋攻》-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摄敝衣冠。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组词】
敝鼓丧豚、 敝帷不弃、 敝衣
疲惫,困乏,衰败。
【引证】
《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还师以敝楚。 、 《史记·乐书》-土敝则草木不长。 、 《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汉书·张敞传》-吏民凋敝。
【组词】
敝卒、 敝敝
2.
【褐】
(形声。从衣,曷声。本义:用粗麻织成的袜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取未绩之麻,编之为足衣,如今草鞵之类。”-褐,编枲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