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3:36
词汇“共敝”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共敝”字面意思是指共同拥有或共同承担某物的破旧、损坏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共同使用一件已经破旧的物品,或者共同承担某种不利的状态或责任。
由于“共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词汇,用以描述某种共同的责任或状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共敝”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共”表示共同,“敝”表示破旧或损坏。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社会,资源共享和邻里互助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因此“共敝”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
“共敝”这个词汇可能会给人一种共同面对困难、共同承担责任的感觉,带有一种团结和互助的情感色彩。
由于这个词汇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共敝”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共敝”用于描述一群人共同面对某种困境或挑战,强调团结和共同承担的精神。
由于“共敝”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通过想象一群人共同维护一件破旧物品的场景来构建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共敝”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共同承担某种不利状态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共敝”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一种共同承担和共享的文化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已经非常有限,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生僻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背景。
1.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2.
【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敝,一曰败衣。 、 《礼记·缁衣》。郑训败衣。-苟有衣必见其敝。 、 《孙子·谋攻》-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摄敝衣冠。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组词】
敝鼓丧豚、 敝帷不弃、 敝衣
疲惫,困乏,衰败。
【引证】
《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还师以敝楚。 、 《史记·乐书》-土敝则草木不长。 、 《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汉书·张敞传》-吏民凋敝。
【组词】
敝卒、 敝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