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2:46
召幸:这个词通常用于古代宫廷语境中,指的是召见某位妃嫔或宫女,给予宠幸。字面意思是指召唤某人以享受其陪伴或服务。
在文学作品中,“召幸”常用于描述宫廷生活的细节,特别是在涉及**与后宫妃嫔关系的情节中。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宫廷剧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精确描述古代宫廷生活的某些方面。
同义词:宠幸、临幸
反义词:冷落、疏远
“召幸”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召”意味着召唤,“幸”在古代有宠幸、恩宠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特定的宫廷行为。
在古代,的后宫是一个复杂的权力和情感交织的地方。“召幸”不仅是**个人喜好的体现,也可能是政治联盟或家族利益的考量。这个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的特定看法。
提到“召幸”,可能会联想到宫廷的华丽与复杂,以及后宫女子的命运多舛。这个词可能引发对权力、欲望和牺牲的深层次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召幸”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它更多地存在于学术讨论或历史重现的场合。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使用“召幸”来描绘一个妃嫔的命运转折:
金殿深锁梦难成,
一曲琴音动帝心。
召幸夜,红烛泪,
宫墙内外两重天。
想象一幅画面: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一位妃嫔在等待的召幸,四周是静谧的夜晚和微弱的烛光。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古典的宫廷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宠幸”(如在欧洲宫廷中的“favor”),但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召幸”这个词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了解古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性和权力结构。在学*历史或文学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本的背景和情感。
1.
【召】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引证】
《说文》-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 、 《广雅·释诂二》-召,呼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亦召供奉。
【组词】
召呼、 召致
2.
【幸】
侥幸。 同: 倖
【引证】
《小尔雅》-非分而得谓之幸。 、 《荀子·富国》。注:“无德而禄谓之幸位。”-朝无幸位。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侥倖也。”-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得脱矣。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幸皆杀之。 、 《三国演义》-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
【组词】
幸心、 幸生、 幸民、 幸位、 幸得、 幸诡、 幸赏
幸亏。
【引证】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幸大雪踰岭。 、 《广东军务记》-幸诚门未有烧。 、
【组词】
幸为、 幸然、 幸赖、 幸得、 幸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