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59
召命(zhào mì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召唤的命令”或“被召唤的使命”。它通常指的是一种神圣的、超自然的或来自更高权威的召唤,要求个人去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或使命。在**或精神层面上,召命可能指的是上帝、神灵或其他超自然力量赋予某人的特殊使命。
召命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召”意味着召唤或召集,“命”意味着命令或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和精神语境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描述个人接受神圣使命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召命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天命”概念相联系,指的是个人在社会和宇宙秩序中的角色和责任。在现代社会,召命的概念也被用来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意义。
召命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责任、奉献和牺牲。它也可能引发对个人使命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召命可能体现在对家庭、社区或职业的承诺和奉献中。例如,一个医生可能会感到有一种召命去救治病人,一个教师可能会感到有一种召命去教育下一代。
在诗歌中,召命可以被用来表达一种超越自我的追求: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听到了召命的呼唤, 它引领我穿越荆棘,追寻那遥远的星辰。
召命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教堂、神圣的仪式或壮丽的自然景观。在听觉上,它可能与深沉的钟声、庄严的合唱或宁静的自然声音相联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lling”或“vocation”,它们也指的是一种内在的、通常是**或精神上的召唤。在不同文化中,召命的概念都强调了个人与更高力量之间的联系。
召命这个词在我对语言的理解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揭示了个人与社会、宇宙之间的关系,也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召命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
【召】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引证】
《说文》-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 、 《广雅·释诂二》-召,呼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亦召供奉。
【组词】
召呼、 召致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