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4:11
生番: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未开化的野蛮人,尤其是指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未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原始部落或民族。在历史上,这个词汇带有贬义,常用来描述那些被认为是野蛮、落后的人群。
在文学作品中,“生番”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与文明世界隔绝的原始社会,如在某些探险小说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歧视或贬低的意味,应谨慎使用。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历史学,学者们可能会用更中性的术语来描述这些群体,以避免偏见。
同义词:野人、蛮族、原始人 反义词:文明人、开化人、现代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语义上与“生番”相似,但每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语境和情感色彩。
“生番”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生”指的是原始、未加工的状态,“番”则指外族或外国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未开化的野蛮人。
在**历史上,“生番”这个词汇常常被用来描述那些被认为是野蛮的边疆民族。这种用法反映了当时主流社会对这些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可能会引起对被描述群体的不公正对待和误解。在使用时,应考虑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这类带有歧视性质的词汇,转而使用更中性和尊重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不同的文化和民族。
在创作中,可以尝试用更富有同情心的视角来描绘这些所谓的“生番”,展现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
想象一幅画面:茂密的丛林中,一群身着原始服饰的人在举行某种神秘的仪式,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生番”这个词汇。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用“savage”或“barbarian”来描述类似的概念,但这些词汇同样带有贬义。
“生番”这个词汇在历史上曾被广泛使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尊重地使用语言,避免对任何群体造成伤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番】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