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9:23
“生疑”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产生怀疑或不信任的感觉。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对某事或某人的真实性、动机或行为产生了疑问。
在文学作品中,“生疑”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强故事的悬疑感。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言论或行为的怀疑。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生疑”可能涉及到对证据或行为的质疑。
同义词中,“怀疑”更中性,而“疑心”则带有更强烈的负面情绪。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情感状态。
“生疑”由“生”和“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生”有产生、发生的意思,“疑”则是怀疑、疑惑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生疑”逐渐固定为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任和诚实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生疑”往往与不信任、猜忌等负面情绪相关联,有时也被用来描述人际关系中的紧张状态。
“生疑”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不安和紧张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悬疑电影中的情节,或是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人的行为或言论而对其生疑。例如,如果一个朋友突然变得疏远,我们可能会对他生疑,怀疑他是否对我们有所隐瞒。
在诗歌中,可以将“生疑”融入到对未知和探索的描绘中: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心中生疑,何处是归途? 风声鹤唳,疑云密布, 寻觅真相,步履维艰。
“生疑”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迷雾笼罩的森林,或是紧张的音乐,如悬疑电影中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生疑”可以对应为“to have doubts”或“to be suspicious”。不同文化中,对怀疑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情感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生疑”是一个描述人类普遍情感状态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