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4:03
“抬脚动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开始行动或采取具体行动。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开始做某件事情,或者表示某人准备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主人公在面对挑战时的决心和行动力。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鼓励某人开始行动,或者描述某人已经准备好采取行动。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行动计划或执行策略。
同义词:
反义词:
“抬脚动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抬脚”和“动手”两个动作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开始行动的状态。在汉语中,类似的成语还有“动手动脚”,但含义略有不同,主要指行为粗鲁或不礼貌。
在**文化中,行动被视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关键。因此,“抬脚动手”这个成语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要只是空谈,而要真正采取行动。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决心、行动力和效率,这些都是我在面对挑战时希望具备的品质。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用这个成语来鼓励自己或他人开始行动。例如,当我看到朋友在面对困难时犹豫不决,我会说:“别再犹豫了,抬脚动手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抬脚动手,风起云涌, 决心如山,行动如风。 不畏艰难,不惧险阻, 只为心中那片梦。”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迈出坚定的步伐,双手开始忙碌地工作。听觉上,可能是工具的敲击声或脚步的坚定声,传达出行动的节奏和决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ll up one's sleeves”,意指准备开始工作或采取行动。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抬脚动手”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简洁而形象地传达了行动的决心和行动力。在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时,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成语的多功能性和文化内涵。
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1.
【抬】
(形声。从手,台声。本义:合力共举一物)。
同本义。
【引证】
《西游记》-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
【组词】
抬鼓弄、 抬轿子;抬出去;抬驾、 抬盒、 抬筐
2.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
3.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4.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