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4:27
抬筐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用于搬运物品的工具,通常由两个人或多人共同抬起,筐体多为竹制或金属制成,用于搬运重物或散装物品。
在文学作品中,“抬筐”可能被用来描绘劳动场景,展现劳动人民的辛勤和团结。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具体的搬运活动。在专业领域,如物流或农业,抬筐是一个常见的工具名称。
同义词:担子、筐子、搬运工具 反义词:无(因为这是一个特定工具的名称,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抬筐”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抬”(抬起)和“筐”(一种容器)组成。在古代,抬筐是一种常见的搬运工具,随着现代物流工具的发展,抬筐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地区和行业仍被广泛使用。
在**的一些农村地区,抬筐仍然是重要的搬运工具,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文化。它也是团结协作精神的象征,因为使用抬筐通常需要多人合作。
提到“抬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辛勤的劳动和朴实的生活。它唤起的是一种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曾在农村或建筑工地见过或使用过抬筐,体验过搬运重物的辛苦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抬筐”作为劳动的象征,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
抬筐轻摇,汗水滴落, 劳动的歌,响彻田野。 团结一心,重担共挑, 生活的画,由我们绘。
视觉上,抬筐可能让人联想到竹制的筐体和粗糙的绳索,以及搬运者背上的汗水。听觉上,可能是搬运时筐体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或是搬运者之间的呼喊和协调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搬运工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但其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可能相似。
“抬筐”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工具,还承载了劳动文化和社会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抬】
(形声。从手,台声。本义:合力共举一物)。
同本义。
【引证】
《西游记》-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
【组词】
抬鼓弄、 抬轿子;抬出去;抬驾、 抬盒、 抬筐
2.
【筐】
(形声。从竹,匡声。本义:筐子,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同本义。后亦用柳条或荆条等编成。
【引证】
《诗·召南·采筥筥》。注:方曰筐,圆曰筥-维筐及筥。 、 《诗·周颂·良耜》-载筐及筥。 、 《左传·隐公三年》-錡釜之器。 、 《淮南子·时则》。注:“员底曰筥。”-具扑曲筥筐。 、 《荀子·荣辱》-约者有筐箧之藏。 、 《国语·楚语》-糗一筐。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背筐,手长鑱。
【组词】
筐篚、 筐簏、 筐笼、 筐箩、 筐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