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4:18
狼顾虎视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狼回头看,虎瞪眼注视。基本含义是形容人的目光锐利、警觉性高,或者形容人对外界事物非常警惕和戒备。
在文学作品中,狼顾虎视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目光锐利,如侦探小说中的主角,或者历史小说中的军事将领。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外界的警惕性很高,或者对某件事情非常关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军事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高度的警觉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狼顾虎视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狼和虎这两种动物的行为描述。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人的警觉性和锐利的目光。
在文化中,狼和虎都是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动物,狼代表狡猾和警觉,虎代表力量和威严。因此,狼顾虎视 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强烈的形象性和象征意义。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警觉和专注。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警觉性的职业,如侦探、军人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重要的项目会议上听到同事用“狼顾虎视”来形容我们的项目经理,因为他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关注,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狼顾虎视,目光如电,
洞察秋毫,不放过一线。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狼和虎的图片,它们锐利的目光和警觉的姿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如悬疑电影中的配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atchful as a hawk"(像鹰一样警觉),虽然形象不同,但传达的警觉性和锐利的目光是相似的。
狼顾虎视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形象性和象征意义,能够生动地描述人的警觉性和锐利的目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1.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2.
【顾】
(形声。从页(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顾,环视也。 、 《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 《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 、 《诗·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 《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 、 《世说新语·方正》-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战国策·燕策》-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组词】
顾瞻、 顾盼生辉、 顾返、 顾笑、 顾望
3.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4.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