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5:44
“狼顾鸢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狼回头看,鸢鸟俯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目光锐利,警惕性高,或者形容人对外界事物观察细致,警觉性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机警和敏锐,如在描述侦探、**或战场上的士兵时。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外界的敏感或对潜在威胁的警觉。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情报分析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同义词:
反义词:
“狼顾鸢视”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狼和鸢这两种动物的观察和理解。狼因其狡猾和警觉性高而被用来比喻人的警觉,鸢则因其高空俯视的特性而被用来形容人的观察力。
在**传统文化中,狼和鸢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狼常被视为狡猾和凶猛的象征,而鸢则常被视为高瞻远瞩的象征。因此,这个成语在文化上强调了警觉和观察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觉和专注。它让我联想到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警惕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挑战时需要细致观察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能够狼顾鸢视,对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保持高度关注,这使得我们的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狼顾鸢视,洞察秋毫,世间万象,尽收眼底。”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只狼在夜晚回头警惕地观察四周,同时一只鸢在高空中俯视大地。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草原的声音和鸢的叫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gle-eyed”,形容人目光锐利,观察细致。
“狼顾鸢视”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需要保持警觉和细致观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六七百年之间,强诸侯狼顾鸢视者莫敢先发陵上之言,必至于周礼尽废而后肆,道之化民也。
1.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2.
【顾】
(形声。从页(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顾,环视也。 、 《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 《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 、 《诗·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 《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 、 《世说新语·方正》-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战国策·燕策》-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组词】
顾瞻、 顾盼生辉、 顾返、 顾笑、 顾望
3.
【鸢】
动物名。又名“老鹰” 。属于鹰科的一种小型的鹰,有长而狭的翼,分叉很深的尾,薄弱的喙,两足只适于攫取昆虫和小爬行动物,也吃腐食烂肉,以善于在天上做优美持久的翱翔著称。
【引证】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组词】
鸢肩、 鸢蹲、 鸢飞鱼跃、 鸢肩羔膝、 鸢肩鹄颈
4.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