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9:18
持斋:指遵守戒律,在特定时间内不食用肉类或某些特定食物,通常是为了修行或表达虔诚。
持斋一词源自汉语,“持”意为坚持,“斋”指斋戒。在古代,斋戒是**仪式的一部分,后来逐渐演变为个人修行的方式。
在许多文化中,持斋是一种常见的修行方式,如、**教和伊斯兰教。它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节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化。
持斋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自律和虔诚。它也可能引发对**仪式和精神修行的深思。
个人经历中,持斋可能是一种尝试新生活方式的体验,或是对信仰的实践。例如,某人可能在某个节日选择持斋,以体验**仪式的氛围。
在诗歌中,持斋可以被描绘为一种内心的净化:
“持斋的日子,心如止水, 尘埃落定,灵魂得以洗涤。”
持斋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寺庙、轻柔的诵经声和素雅的食物。
在不同文化中,持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教中,持斋可能与特定的神祇崇拜相关;在**教中,斋戒可能与复活节前的准备有关。
持斋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不仅体现了对食物的节制,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净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持斋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个人修行的多样性。
1.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2.
【斋】
(形声。从示,斎齐省声。本义: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斋,戒洁也。 、 《周礼·膳夫》-王斋日三举。盖王日一举。 、 《周礼·太牢》-日中及夕则馂余斋,则每食一太牢也。 、 《论语》-斋必变食,至不多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虽斋。 、 、 、 《明史》-专意斋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