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5:59
枉费心力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白白地耗费了心思和努力。基本含义是指某人为了某事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思,但最终结果却是徒劳无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的。
在不同的语境中,枉费心力 的使用情况如下:
枉费心力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枉”意为徒劳,“费”意为耗费,“心力”指心思和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加常用。
在文化中,枉费心力** 反映了人们对努力和回报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它提醒人们在做决策和投入资源时要谨慎,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回报的场景,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公平和效率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为了一个项目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最终因为外部因素导致项目失败,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枉费心力”的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将“枉费心力”融入到描述失落的情感中:
星光下的誓言,
随着夜风飘散,
枉费心力编织的梦,
在黎明前破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星空下孤独身影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钢琴曲,来增强“枉费心力”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in vain”或“to no avail”,它们在意义上与“枉费心力”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
枉费心力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理性地评估投入与产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应用,可以增强我们对语言背后文化和情感的理解。
所云筑室藏书,此亦恐枉费心力。
你不要~了。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费】
(形声。从贝,弗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花费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费,散财用也。 、 《广雅》-费,耗也。 、 《吕氏春秋·安死》。注:“财也。”-非爱其费也。 、 《论语·尧曰》-君子惠而不费。 、 《商君书·垦令》-上不费粟,民不慢农。
【组词】
费耗、 费钞、 费钞费贯、 费出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