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8:01
词汇“教诲”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教”和“诲”。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教诲”进行深入分析。
“教诲”字面意思是通过言语或行为指导、教育他人,使其获得知识、技能或道德修养。基本含义是传授知识、指导行为,强调的是教育和启迪的过程。
“教诲”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教”字古已有之,意为传授、教育;“诲”字则有教导、启发的意思。两者结合,强调了教育的深入和细致。
在**传统文化中,“教诲”强调的是师长的责任和学生的尊敬。儒家文化中,师长的教诲被视为传承文化、培养品德的重要途径。
“教诲”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温暖和尊敬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师长的慈爱和智慧,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长的期待。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诲对我影响深远。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人相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教诲”:
春风化雨润心田,
师长教诲似甘泉。
智慧之光照前路,
感恩铭记在心间。
想象一位智者在树下对年轻人讲述人生哲理,周围是宁静的自然环境,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教诲”的意境。
在英语中,“教诲”可以对应为“teach”或“instruct”,但“教诲”更强调的是教育和启迪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教诲”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感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知识的传递,更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和人格的塑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教诲”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勖】
勉力;勉励。
【引证】
《说文》-勖,勉也。从力,冒声。 、 《书·牧誓》-夫子勖哉。 、 《诗·邶风·燕燕》。传:“勖,勉也。”-以勖寡人。 、 《仪礼·士昏礼》-勖帅以敬先妣之嗣。 、 《法言·孝至》-亦勖而已。 、 《后汉书》-奋忠毅之操,躬史鱼之节,董臣严纲,勖臣懦弱。 、 《官场现形记》-讲制艺乡绅勖后进。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组词】
勖助、 勖率、 勖厉,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