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6:40
“教勉”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教”和“勉”两个字组成。其中,“教”指的是传授知识、技能或道理,而“勉”则意味着鼓励、激励或努力。因此,“教勉”整体上指的是通过教育来激励和鼓励他人,使其更加努力学*和进步。
在不同的语境中,“教勉”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教勉”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但其使用频率和语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在古代,它更多地用于正式的文献和教育场合,而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涵盖了更多的日常语境。
在*文化中,教育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项,因此“教勉”这个词汇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个人成长的鼓励。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学的推崇。
“教勉”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成长、进步和成功。它鼓励人们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在学术上教勉我,更在生活中给予我支持和鼓励,帮助我克服了许多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教勉”:
晨曦微露,书声琅琅, 师者言传,学子心藏。 教勉之声,如春风拂面, 激励我辈,勇往直前。
在视觉上,“教勉”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认真讲解的场景,或者学生在图书馆刻苦学*的画面。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老师的鼓励话语或学生的朗朗读书声。
在英语中,“教勉”可以对应为“encourage and teach”或“inspire and instruct”。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教育和鼓励的重视是相似的。
通过对“教勉”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它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鼓励和支持他人的一种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沟通的效果。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勉】
(形声。从力,免声。本义:力所不及而强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勉,彊也。 、 《论语·子罕》-丧事不敢不勉。 、 《楚辞·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 、 《荀子·天论》-勉力不时。
【组词】
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