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5:43
词汇“河清三日”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其字面意思是指河流在三天内变得清澈。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政治清明,社会秩序良好,或者形容某种情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
“河清三日”字面意思是河流在三天内变得清澈。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河清三日,人皆以为瑞。”这里的“瑞”指的是吉祥的征兆,意味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河清三日”最初是用来形容自然现象,后来被引申为政治和社会的比喻。在**古代,河流清澈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
在文化中,河流的清澈常常与政治的清明相联系。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美好景象。它鼓励人们追求和维护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项目或计划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或者形容某个团队在新的领导下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河清三日映晴空,政通人和乐无穷。”
想象一条原本浑浊的河流在三天内变得清澈,水面上映照着蓝天白云,这种景象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一夜之间”或“短时间内”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河清三日”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比喻,也是对社会和谐与政治清明的一种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意象,帮助我们更生动地描述和理解社会现象。
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黄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1.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2.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