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0:35
河清海竭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河流清澈,海水枯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情的极端或不可能发生的情况,类似于“天方夜谭”或“绝无仅有”。
在文学作品中,河清海竭 常被用来形容极其罕见或不可能发生的**,用以强调故事情节的离奇或不可思议。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夸张地描述某些难以置信的事情。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极端自然现象或科学假设时。
同义词:天方夜谭、绝无仅有、不可思议 反义词:司空见惯、家常便饭、屡见不鲜
河清海竭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极端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文化中,河流和海洋常常被赋予重要的象征意义,因此河清海竭** 这个成语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极端现象的惊奇。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惊奇和不可思议。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超乎寻常、难以置信的**,激发了我对未知和奇迹的好奇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河清海竭 来形容一些极其罕见的事情,比如某个朋友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我会说这简直是河清海竭的事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河清海竭,天际一线,
奇迹降临,人间罕见。
星辰闪烁,夜空无边,
梦想成真,心潮澎湃。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旁边是干涸的海床,天空布满繁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不可思议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海浪退去的声音,以及夜晚的宁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nce in a blue moon" 或 "never in a million years",用来形容极其罕见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河清海竭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形容了极端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奇迹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为我提供了一种生动而夸张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我的语言工具箱。
小臣莫效于鸿毛,穿街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1.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2.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3.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4.
【竭】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五行之动,迭相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