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0:53
樵苏不爨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樵、苏、不、爨。字面意思分别是:樵指砍柴,苏指草,不表示否定,爨指烧火做饭。整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虽然有柴草,但不烧火做饭,比喻有条件而不利用。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述某种情境或人物行为时,强调其有资源但不去利用的意味。在口语中较少使用,因为它较为文雅且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在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使用,因为它属于较为古典的表达方式。
同义词:坐拥宝山而不知利用、有眼不识泰山 反义词:物尽其用、充分利用
同义词强调的是拥有资源但不知或不善于利用,而反义词则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樵苏不爨,清静无为。”原意是指在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下,即使有柴草也不烧火做饭,强调的是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比喻有条件而不去利用。
在**传统文化中,樵苏不爨常被用来批评那些有条件但不去利用,或者有才能但不发挥的人。它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于勤奋和充分利用资源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浪费和懒惰的负面联想,让人感到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和对机会的错失的遗憾。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他们拥有很好的学条件,但却不努力学,这时我就会想到“樵苏不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柳絮飞,
樵苏不爨空山静。
书卷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少年心。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宁静的山村,村民们都在忙碌,而有一户人家门前堆满了柴草,却不见炊烟,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樵苏不爨”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have the means but not use them”,但这种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表达上不如“樵苏不爨”那样精炼和富有文化内涵。
通过对“樵苏不爨”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淡而已,有似周党之过闵子。
仁卿固安贫,终日~,项无纤介见于容容。
1.
【樵】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樵,散木也。 、 《诗·小雅·白华》-樵彼桑薪。 、 《左传·醒公十二年》-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 、 《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樵蒸焜上。 、 《史记·淮阴侯传》-樵苏后炊。
【组词】
樵山、 樵米、 樵斧、 樵拾、 樵薪、 樵苏、 樵担
2.
【苏】
(形声。从艸,稣(sū)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柴草。
【引证】
《颜氏家训》-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爨】
烧火做饭。
【引证】
《广雅》-爨,炊也。 、 《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组词】
爨人、 爨室、 爨妇
烧;烧煮。
【引证】
《水经注》-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