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1:52
词汇“挞辱”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挞”和“辱”。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挞辱”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挞辱”字面意思是通过打击或责罚来羞辱或侮辱某人。其中,“挞”指的是用鞭子或其他工具进行体罚,“辱”则指的是羞辱或侮辱。结合起来,“挞辱”描述了一种通过身体惩罚来达到羞辱目的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挞辱”常用来描述严厉的惩罚或对某人尊严的严重侵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会出现,用以描述古代的刑罚或对罪犯的惩罚。
“挞”字源自古代的刑罚方式,如鞭挞;“辱”字则源自对个人尊严的侵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直接的身体惩罚方式逐渐被法律和道德所禁止,但“挞辱”这个词仍然保留在语言中,用以描述类似的严重侵犯行为。
在**古代,挞辱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尤其在官府对犯人的处罚中。随着现代法律体系的建立,这种刑罚方式已被废除,但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类似的羞辱行为仍然存在。
提到“挞辱”,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痛苦、羞耻和尊严的丧失。这种词汇往往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对个人尊严的严重侵犯。
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的挞辱行为不常见,但类似的羞辱行为仍然存在,如网络暴力或公开羞辱。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抵制这些行为。
在创作中,可以将“挞辱”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悲惨经历,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侵犯。
想象一个古代刑场上,犯人被鞭挞的场景,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鞭子的抽打声和犯人的惨叫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羞辱行为可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名称,但其核心意义——对个人尊严的侵犯——是普遍存在的。
“挞辱”这个词虽然描述的是一种古老的刑罚方式,但它提醒我们关注现代社会中对个人尊严的尊重和保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现实生活中倡导尊重和公正。
1.
【挞】
(形声。从手,达声。本义:用鞭子或棍子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挞,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也。 、 《周礼·闾胥》。注:“扑也。”-掌其比觵挞罚之事。 、 《周礼·小胥》-而挞其怠慢者。 、 《礼记·内则》-而挞之流血。 、 《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 、 唐·高适《封丘作》-鞭挞黎庶令人悲。
【组词】
鞭挞、 挞市、 挞辱、 挞笞、 挞讯、 挞通、 挞架
2.
【辱】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引证】
《说文》-辱,耻也。 、 《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 《史记·货殖列传序》-衣食足而知荣辱。
【组词】
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 辱残
使…受辱;侮辱。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南辱于楚,寡人耻之。 、 《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组词】
足以辱晋;辱邈、 辱抹、 辱没、 辱玷、 辱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