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5:09
词汇“[樵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诗歌。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樵舟”进行分析:
“樵舟”字面意思是指用于砍柴的船只。其中,“樵”指的是砍柴的人或砍柴的行为,“舟”则是指船只。因此,“樵舟”可以理解为一种专门用于运输柴火的船只。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樵舟”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尤其是在山水诗或田园诗中。例如,诗人可能会用“樵舟”来象征与世无争、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樵舟”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农村生活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
在**传统文化中,樵夫常被视为隐士的象征,他们远离尘嚣,过着简朴的生活。因此,“樵舟”也可能承载着这种隐逸文化的内涵。
提到“樵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山水、悠闲的生活节奏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这种联想可能会带来一种平和、宁静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生活中,“樵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要描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个词可以提供一种古雅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将“樵舟”融入到描绘自然风光的诗句中,如:“碧波荡漾间,樵舟轻摇,一曲渔歌远。”
想象一幅画面:一叶小舟在清澈的溪流中缓缓前行,舟上坐着一位樵夫,手持斧头,准备上岸砍柴。这样的画面可能会伴随着溪水潺潺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樵舟”的词汇,但类似的意象,如小船在自然环境中行驶,可能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樵舟”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在适当的场合运用这些古雅的表达方式。
1.
【樵】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樵,散木也。 、 《诗·小雅·白华》-樵彼桑薪。 、 《左传·醒公十二年》-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 、 《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樵蒸焜上。 、 《史记·淮阴侯传》-樵苏后炊。
【组词】
樵山、 樵米、 樵斧、 樵拾、 樵薪、 樵苏、 樵担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