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2:24
词汇“挞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挞笞”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挞笞”的字面意思是鞭打、杖击,是一种古代的刑罚方式,用鞭子或棍棒击打犯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中,“挞笞”常用来描述对犯人的惩罚。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被更为通俗的词汇如“鞭打”、“杖打”所替代。
“挞笞”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鞭打”等词汇。
在古代**,“挞笞”作为一种刑罚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刑罚观念。它不仅是对犯人的身体惩罚,也是一种社会教育和警示的手段。
提到“挞笞”,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严酷刑罚和法律的严厉,带来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反应。
由于“挞笞”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再使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法律制度。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挞笞”来描绘古代刑罚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想象一下古代刑场上,犯人被鞭打的声音和场景,可以带来一种沉重和压抑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罗马的“鞭刑”也是一种类似的刑罚方式,但具体的执行方式和名称可能有所不同。
“挞笞”作为一个古代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刑罚观念。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对于语言学*和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
1.
【挞】
(形声。从手,达声。本义:用鞭子或棍子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挞,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也。 、 《周礼·闾胥》。注:“扑也。”-掌其比觵挞罚之事。 、 《周礼·小胥》-而挞其怠慢者。 、 《礼记·内则》-而挞之流血。 、 《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 、 唐·高适《封丘作》-鞭挞黎庶令人悲。
【组词】
鞭挞、 挞市、 挞辱、 挞笞、 挞讯、 挞通、 挞架
2.
【笞】
(形声。从竹,台声。本义:用竹板、荆条击) 用鞭、杖、竹板抽打。
【引证】
《说文》-笞,击也。 、 《汉书·刑法志》-笞者可以教之也。 、 《荀子·正论》-捶笞膑脚。
【组词】
笞楚、 笞挞、 笞服